第一次聽到CA在敘述"3"等數字的意義時,我從沒認真思考這類問題過(數字是代表倍數概念)。
此外,任何的加減法都要先確認"1"單位的量是多少才能進行式子的合併。
我們都知道5+2=7,但是如果加了一些圖樣進去(例如:5A+2B),此時就不能直接把5跟2相加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:
5枚10元硬幣+2枚1元硬幣=7枚硬幣
(因為沒有顯示金額)
所以任何數字要合併都要有相同的基準量。
考慮1/2+1/3時,學生常犯的錯誤就是2/5(分子相加與分母相加),但是當把圖示畫出來時:
1/2 ==〉 ■
1/3 ==〉 ■
會發現黑色佔的區域是不一樣的,所以無法直接合併,也就是分母不同代表大小塊不一樣,所以
要引入通分的概念,將分母變成一樣方能合併:
1/2+1/3=(1×3)/(2×3) +(1×2)/(3×2)
=3×(1/6)+2×(1/6)
=5×(1/6)
歸納:
分數相加時:
分母不同==》大小塊不一樣==》無法合併
透過通分==》把大小塊變成一樣
分母相同==》可以合併
補充:
當學生建議這部分的概念後,對於後續的未知數
合併運算,會有更有感覺!!
舉例來說:因為區塊大小不同,所以無法合併,延伸式子為2X+3Y,這已經是最後之結果,因為
X與Y算是區塊大小不一樣!!再如:□□□-□=□□
,如果以X代替□,則上式可以轉換為3X-X=2X,而非是學生誤算的3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